首页/ 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财政信息 / 财政预决算 / 县区 / 正文

富县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2年3月15日在富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富县财政局局长 卢建平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富县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县财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真正发挥财政在稳定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大力支持“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科学预测全年收入预期,合理安排预算支出总规模,真正过“紧日子”;严格规范政府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全面实施项目库和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部门综合预算管理,提升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为谱写富县新时代新篇章提供财力保障。

(一)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202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9059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64.3%。其中:上划中、省、市税收收入5922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13.8%;地方财政收入3137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4.3%。按税种划分:税收收入2519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50.1%;非税收入617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42%。按征收部门划分:税务部门收入2908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49.7%;财政部门收入229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71.4%。

2021年,全县财政总支出17728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1.8%。主要支出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15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13.9%;公共安全支出742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14.1%;教育支出3058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0.4%;科学技术支出113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1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04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0.1%;卫生健康支出1802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2%;节能环保支出128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67.3%;城乡社区支出504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50.9%;农林水支出3269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12.4%;交通运输支出829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58%;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55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46.6%;商业服务业等支出77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44.4%;金融支出9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350%;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401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7%;住房保障支出870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5.2%;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53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20%;债务付息86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下降32.4%。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4618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39.9%。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6070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71.4%。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11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686.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711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686.2%。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县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二)2021年财力

1.一般公共预算财力

2021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3137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预计151925万元(1.税收返还3272万元;2.原体制补助267万元;3.省对市县均衡性转移支付45439万元;4.调整工资省市补助8016万元;5.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补助11870万元;6.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3367万元;7.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1937万元;8.革命老区转移支付1154万元;9.困难县区财力补助4376万元;10.市对县体制调整基数返还3487万元;11.税务部门经费划转补助61万元;12.结算补助2266万元;13.本年专款59355万元;14.石油开发费基数下划4892万元;15.市级补助2166万元),新增债券收入8000万元,转贷再融资债券收入5101万元,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7115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00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预算3500万元,上年结转1796万元,专项上解支出-16538万元,使用再融资债券还本支出-5101万元 。

以上收支相抵,形成一般公共预算预计可用财力18867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177288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8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9107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财力

2021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6187万元,上级补助专项基金收入632万元,专项债券20900万元,上年结余5970万元,转贷再融资债券收入1870万元,使用再融资债券还本支出-1870万元。形成政府性基金预算预计可用财力7368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60703万元,调出资金35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9486万元。

以上数据为决算初步汇总结果,按程序报市财政局批复后,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三)政府性债务有关情况

2021年,市财政转贷我县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8000万元,专项债券20900万元,再融资债券6971万元。

2021年底,全县政府性债务限额966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93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37300万元。债务余额8538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48206万元,专项债务余额37181万元,未超上级财政要求的债务上限。

二、2021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强化收入征管,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一是夯实收入任务。积极发挥财政在组织收入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充分研判疫情、减税降费及煤油市场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依据县域财源规模和年度财力状况,提前谋划布局,合理测算收入,压实工作责任,科学合理细化落实任务。二是强化税源管控。把控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定期与税务部门召开收入分析会,做好收入动态趋势分析和重点增减收入因素分析,加强预判和前瞻,制定组织收入的具体措施。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精准分析预测收入进度,严密监控重点税源,确保应收尽收。三是依法组织收入。严格落实税收政策,建立税源信息沟通、数据交流、专项调研、情况通报等互通的工作机制,强化税务评估,加大清欠力度,关注入库动态,紧盯收入进度,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地方财政收入超收2277万元,主要是煤炭价格增长,增值税、资源税增收。四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提前学习国家政策支持方向,加强政策研判,细化落实措施,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包装上报项目,全力落实政策、推进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工作。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均衡性转移支付、石油开发费基数下划及债券资金,增加可用财力。2021年,先后争取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量2979万元,一般债券8000万元,专项债券20900万元,石油开发费基数下划7338万元。

(二)科学编制预算,切实增强预算约束力。一是从严从紧编制预算。细化预算编制,统筹财力确保预算安排与财力水平相匹配;按照“财政云”预算一体化编制要求,全面实行预算支出项目化管理,确保入库项目具备实施条件;落实“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支出”的规定,切实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二是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预算执行、支出监控和信息公开等方面工作,严格执行人代会批准的年初预算,按照“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支出顺序,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三是加快预算资金的执行。根据年初预算安排,督促预算单位及时提出资金支付计划,对重点项目专人负责跟踪督办,加快财政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重点支出。一是优化支出保重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压减一般支出保障民生。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厉行节约的思想,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项目支出,集中财力投向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乡村振兴等民生密切相关领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二是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落实好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全力落实养老、医疗、城乡低保和困难群体兜底、灾害防治等政策资金,完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支持基本公共卫生建设和医疗机构建设,配套养老保险16903万元,落实医疗保障资金8185万元,社会救助资金5929万元,救灾资金1332万元;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拨付老旧小区改造资金3000万元,让政府关注民生的举措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三是大力支持教育科技事业发展。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支持中小学校以及普惠性和公办性质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教育公用经费、两免一补及校舍建设等资金8995万元。四是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财政支农政策,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提升优质耕地面积;兑付耕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395万元;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7476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1400万元、农业保险补贴582万元。

(四)注重全面监管,筑牢资金资产监管防线。一是有效发挥大数据信息系统监管作用。以“财政云”预算一体化和直达资金监控平台为载体,系统编制年度预算,并对财政预算执行实行动态管控,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监管能力,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积极配合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定期向人大报送预算执行数据,确保数据全面、真实、准确。二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做到数据准确、账实相符;强化资产使用单位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加快全县公共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摸排工作进度,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全面规范。三是内外结合加强监管。按照财政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要求,有效实施了财政内部资金管理和预算单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加强了财政管理,提升了各部门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四是建立内控制度长效机制。结合实际运行,对已建立的内部控制程序加以补充,持续优化和动态更新,不断强化制度约束;建立政府债务风险管控长效机制,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偿还债务本息23786万元,牢牢守住不新增隐性债务和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五是提升政府采购效能。加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和政府采购建设力度,建立健全采购单位紧急采购内控机制,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能,全年审批政府采购项目88个,采购总预算金额16029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4870万元,节约资金1103万元,节支率6.3%。六是规范项目评审管理。优化评审工作流程,完善评审制度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评审效率。全年实施财政评审项目163个,送审价45036万元,审定价42090 万元,节约资金2946 万元,节支率6.5%。

(五)深化财政改革,构建现代财政管理制度。一是积极推进预算管理改革。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不断完善财政预算标准体系,加强支出预算项目化管理。二是多措并举强化绩效目标管理。为充分发挥财政绩效管理作用,我们从绩效目标的设置、审核、监控及评价结果应用几方面加强管理,尤其是对重点项目资金进行重点评价,进一步提升了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加快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管理体系。三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乡镇,理顺人事关系,配足配精业务人员,加大乡镇“财政云”推广应用力度,推动了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四是加强预决算公开管理。按照财政预决算“四统一”要求,从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管理、决算编报、决算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制定了具体的公开方式,将预决算的公开与财政资金的拨付运用相挂钩,对于执行配合好的单位,优先拨付财政预算资金,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促进了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提高了公开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全县财政工作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新增税源较少,且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减税降费政策叠加影响,财政收入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二是随着基本民生保障不断提标扩面、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2022年财政预算安排草案

(一)2022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决落实中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基本、保重点。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预算编审流程,推行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实施项目全程管理,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持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二)预算编制原则

1.坚持全面完整的原则。强化部门和单位收入统筹管理,各部门和单位要依法依规将取得的各类收入纳入部门或单位预算,未纳入预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各部门应当加强所属单位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等非财政拨款收入管理,在部门和单位预算中如实反映非财政拨款收入情况,切实提高部门预算完整性、规范性以及各类资金的统筹能力。进一步加强盘活存量资金力度,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

2.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压减、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和非刚性、非急需、非重点支出预算,压减资金全部统筹用于保运转和民生领域等重点支出。

3.坚持保基本保重点支出的原则。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决兜牢“三保”底线,不留硬缺口。加大各类资金统筹衔接,全面梳理中省市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及部门运转等刚性支出事项,将保基本保重点作为预算安排的首要任务,统筹财力予以优先保障。

4.坚持细化精准的原则。加强项目库管理,提早做好项目申报前期准备工作,常态化储备预算项目,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支出预算要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实施单位,从严控制代编预算规模,减少年初未分解事项。充分论证项目必要性、可行性,提高预算编制精准性和科学性。

5.坚持绩效预算的原则。牢固树立绩效理念,将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加强重点领域绩效评价,强化引导约束。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三)2022年财力

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预计可安排财力184405万元,其中:本级收入33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预计146404万元(1.税收返还3272万元;2.原体制补助267万元;3.省对市县均衡性转移支付45439万元;4.调整工资省市补助8016万元;5.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补助11870万元;6.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3367万元;7.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1937万元;8.革命老区转移支付1154万元;9.困难县区财力补助4376万元;10.市对县体制调整基数返还3487万元;11.税务部门经费划转补助61万元;12.结算补助2266万元;13.本年专款54000万元;14.石油开发费基数下划4892万元;15.市级补助2000万元),上年结转9107万元,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4922万元,专项上解支出-9028万元(企事业单位上划-311万元、出口退税专项上解-13万元、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上解-1969万元、援藏资金上解-12万元、保稳定调节基金上解-3546万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上解-138万元、法检两院财务统管基数上划-1377万元、金融保险业增值税及附加水资源税基数上解-21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事权划分基数上解-216万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中央配套上解-1227万元)。

2022年,本级财政总支出计划为184366万元,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需要说明的是,新增债券未列入预算,加之,预算执行中随着中省市专款的陆续增加,年度财政总支出将超过预算安排的支出水平。

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可安排财力28086万元,其中: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84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200万元,上年结转948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8086万元,2022年收支平衡。

(四)财政预算收支安排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计划为92836万元,较上年收入90598万元增长2.5%,其中:上划中、省、市税收收入59836万元,较上年收入59221万元增长1%;地方财政收入33000万元,较上年收入31377万元增长5.2%。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为184366万元,较上年预算173940万元增长6.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421万元,同比下降13.2%;国防与公共安全支出8628万元,同比增长1.6%;教育支出32800万元,同比增长2.5%;科学技术支出1486万元,同比增长1.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776万元,同比增长3.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574万元,同比增长9.5%;卫生健康支出15851万元,同比下降0.6%;节能环保支出1076万元,同比下降65.1%;城乡社区支出11835万元,同比增长62%;农林水支出29149万元,同比增长16.5%;交通运输支出9939万元,同比增长120.8%;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230万元,与上年预算持平;商业服务业等支出532万元,同比增长1.3%;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437万元,同比下降42.0%;住房保障支出8142万元, 同比下降1.8%;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75万元,同比下降5.9%;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515万元,同比增长1.6%;预备费1800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2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计划为18600万元,加上上年结转948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28086万元。

2022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8086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计划为4922万元,全部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县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四、2022年财政工作重点

为实现2022年财政工作目标任务,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持续抓好财政收入,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一是全力以赴抓收入。紧扣全县“十四五”规划,壮大油、煤、气等骨干财源,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提高收入质量,做到应收尽收; 依法强化税收征管,按照县人代会通过的预算草案,夯实征收责任,将收入任务细化落实到税务、财政等部门。二是扶持培育新财源。严格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到位,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充分利用贷款贴息、财政奖补等优惠方式,吸引新型企业入驻我县;严格落实全面深化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措施,积极跟进入股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开发企业工作,实现财政增收既有税收收入又有利润分成的双向增收。三是积极主动向上争取资金。解读中省地方政府债券、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的相关政策和机遇,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提前做好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环保、农业农村等建设项目储备及申报前期手续,争取更多债券资金支持我县惠及社会民生建设项目,补齐财力缺口短板,更好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二)全力优化支出结构,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一是科学编制预算。强化“六个意识”,推进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和透明化;坚持“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认真分析测算,严格按照“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顺序安排各项预算支出。二是预算编制项目化管理。按照深化预算管理制度要求,强化项目意识,全面实行预算支出项目化管理,对于财政资金安排的项目,预算单位需提前谋划,履行前期论证、评审、立项等必要程序入库,所有预算安排必须从项目库选取项目,未入库的项目不得编制预算,杜绝预算安排的随意性。三是强化支出管理。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按照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压减非刚性支出和一般性支出,着力强化预算约束,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四是盘活各类财政存量资金。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实施“财政云”一体化管理,避免财政资金在单位账户沉淀;加大对预算单位各类结余、沉淀资金检查和清理力度,梳理政策到期、预定目标完成等已不必要继续投资的专项资金,盘活预算单位超过规定年限仍未使用的财政资金,统筹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继续兜牢“三保”底线,强化民生保障能力。一是全力兜牢“三保”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六稳”“六保”的工作要求,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将“三保”作为预算安排的重点,足额保障、不留缺口,确保兜住“三保”底线。二是加大社保资金投入。通过科学、合理调度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全力落实养老、医疗、城乡低保和困难群体兜底政策,集中财力优先保障社保专项资金;完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支持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全县医疗服务能力。三是优先保障疫情防控资金。为预防疫情出现反弹,落实我县关于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要求,积极争取疫情保障的上级转移支付,及时足额安排疫情防控资金,确保全县长期安全稳定发展。四是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增加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优化教师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促使我县教育质量有质的飞跃。五是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认真落实好各项涉农补贴补助政策,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农民真正受益;继续落实农业生产发展、苹果产业后整理等项目资金,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切实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通过实际操作论证等方式积累经验,按照科学、实用、可操作的原则修订和完善绩效指标体系,逐步建成完整的预算绩效指标库;强化财政项目资金支出主体责任,引导部门单位做好财政资金分配过程中的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工作。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部门项目资金支出进行跟踪问效,重点评价项目实施、目标完成、成本效益等方面,对于效益明显的,优先给予保障,对于无效或低效的,取消或暂停相关资金安排。三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推进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精细化管理,理顺采购方、评审专家、采购代理、供应商和监管部门的权力与责任,完善采购单位内控制度、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环节工作。四是完善政府投资评审制度。优化财政评审流程,缩短项目评审时间,推进评审效率提速。五是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通过压减非刚性支出、盘活国有经营性资产项目收益、盘活土地资产筹集资金等方式,壮大可偿债财力规模,稳妥有序的实现债务化解目标;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严格规范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防范杜绝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六是规范“一卡通”管理。全面运行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新系统,扩展惠民补贴发放范围,做好信息审核、资金发放、公示公开等各项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执行到位。

(五)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一是扎实推进“财政云”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以财政业务管理一体化为核心,以数据流全面管控和大数据创新应用为支撑,严格运用一体化系统实现项目申报、人员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编制、资金管理、会计核算、决算编报等财政服务、监管一体化,从而加强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监管,提高财政工作效率。二是全力实施依法理财。在财政系统全力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的有机结合,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的相关制度,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设,开展政府采购和项目评审领域专项治理,让财政监管的手段在法制的阳光下运行。三是推行法制财政标准化建设。法制财政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抓手,严格按照规范财政管理和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细化财政业务工作的考核指标,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持续做好财政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工作,压实预算单位的主体责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监督整体,规范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四是不断创新监督手段。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要求,依托“财政云”业务平台、直达资金监控平台、国有资产监管平台、财政惠民补贴监管发放平台,以及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管理平台,将财政日常的管理与监督平台的运用有机结合,及时将财政的各类收支情况在相关网站进行公示,有效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各位代表,2022年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自觉接受县人大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意见建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为谱写富县追赶超越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附件:1.富县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

2.富县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3.富县2021年中省市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情况表

4.富县2021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5.富县2022年中省市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情况表

6.富县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表

7.富县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

8.富县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明细表(功能分类)

9.富县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经济分类)

10.富县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经济分类)

11.富县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

12.富县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13.富县2021年中省市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情况表

14.富县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15.富县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表

16.富县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表

17.富县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

18.富县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19.富县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表

20.富县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算表

21.富县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

22.富县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23.富县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算表

24.富县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算表

25.富县2022年“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培训费预算支出表

26.富县2022年部门综合预算政府采购预算表

注:名词解释

1.“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指的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三保”:指的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4.“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指的是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5.“六个意识”:日前,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对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相关意见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我省各级各部门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六个意识”,推动《实施意见》落实落地落细。“六个意识”指的是强化统筹意识,全面统筹政府性资源、增强保障能力;强化预算意识,无预算、不支出;强化项目意识,无项目、不预算;强化绩效意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强化底线意识,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强化数字化意识,优化完善陕西“财政云”系统。

6.一般公共预算:是指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7.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8.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的、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年度基金财务收支计划。

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10.“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

11.政府债务:是指政府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政府债务。

12.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支付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规定审核机构(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或预算单位)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

2022年预算草案附表人大.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