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民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延安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节目。本期节目我们的访谈是对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措施》进行政策解读。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的特邀嘉宾是延安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爱全同志。李主任,您好!
李爱全:主持人好,各位网民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李主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服务伴随着我们每个企业发展,每个人的生活。但是,很多观众对市金融办的工作和全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还了解不够,在解读《二十条措施》之前,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金融办的职能和金融业发展情况。
李爱全:市金融办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做好对延安的各项金融服务;承担区域资本市场建设,培育当地企业挂牌上市;监管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交易场所等地方金融组织;建立金融工作协调机制,促进地方金融生态建设,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等。
全市驻延银行业机构共有30家(其中市级分支机构13家,法人机构17家)、保险机构34家(其中财险18家,寿险16家)、证券营业部3家、期货营业部1家、小额贷款公司32家、融资担保公司15家、典当行8家、交易场所1家、基金公司1家。形成了以银行、保险为主体,小贷、融资担保、典当等机构为补充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全市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含保险代理人员)。
伴随着延安经济社会的发展,延安金融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据统计,2021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超过70亿元,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占比达12.4%。截止2021年底银行业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953.26亿元、1482.27亿元,存贷比75.89%,保费收入44.86亿元,证券交易量累计311.62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23.08亿元,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30.88亿元,典当行贷款余额0.36亿元。
主持人:一个政策的出台都有一定的背景和依据,请您介绍一下出台这个措施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呢?
李爱全: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服务实体经济是现代金融业的本质要求。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增加地方税收、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市场主体超过20万户,包括5.3万户企业,但受企业规模、金融机构风险管控、担保抵押等因素影响,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存在。为此,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报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由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措施》,从今年起施行。
主持人:措施中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李爱全:《二十条措施》包括5个部分。
第一部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7条措施,分别是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保险保障能力、落实差异化融资政策、推广农地抵押贷款业务、用足用活货币政策工具、发挥财政存款杠杆引导信贷投放。主要包括:
加大支小再贷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将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作为投放重点,此类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五家国有大型银行要努力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增长30%以上;不断扩大苹果、设施农业保险试点范围,继续推动农业大灾保险、收入保险、“保险+期货”等试点,持续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
第二部分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4条措施,分别是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创新政银担合作模式、严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收费、落实担保机构奖补政策。主要包括:
推动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省再担保机构、合作银行及市(县)财政按4:3:2:1的比例分担风险;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收取的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收取的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5%;鼓励各机构对纳入市级上市后备企业库、运行正常、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五上企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1000万元(含)以下的贷款,提供免反担保的融资担保;力争到2025年底,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放大倍数达到6倍以上,县级机构放大倍数达到4倍以上,确保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申请担保获得率与服务覆盖率明显提升。
第三部分提升资本市场活力4条措施,分别是支持企业挂牌上市、给予上市企业扶持奖励、支持企业发债融资、加大基金支持力度。主要包括:
为企业挂牌上市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推动主业突出、盈利水平高、市场前景好、信用良好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及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科技型企业到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上市挂牌;引导有意愿、有潜力的企业在新三板或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对成功上市挂牌的企业市财政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四部分推动金融服务创新3条措施,分别是完善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提高企业应急转贷资金使用效率、持续优化延安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功能。主要包括:
市级财政设立5000万元的风险补偿资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市级重点企业发放的贷款,损失的本金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偿;政府性应急转贷资金对生产经营正常、财务和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其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由转贷公司提供支持,帮助企业完成续贷;运用延安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各类数据的归集整合,解决因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五部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2条措施,分别是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大非法金融活动整治力度。主要包括:
持续打击拒不履行裁定、转移藏匿资产、非法占用抵债资产等恶意逃废债行为,降低金融机构贷款不良率,促进信贷投放;综合运用司法、行政、舆论等制裁和约束措施,督促有还款能力的企业按时还本付息,切实维护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开展非法金融活动排查,重点打击洗钱、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期货保险等各类非法金融活动。
主持人:这个措施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李爱全:归集起来有三点:一是导向性强。针对中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难、担保难,近年来因自然灾害导致农业生产损失,银企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过高等问题,在该政策中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是综合性强。该措施涉及货币金融政策的执行、监管政策的落实及政府服务的跟进等方面的协同,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加大供给,满足企业金融服务需求。
三是操作性强。在措施制定过程中,将中省政策与我市实际相结合,对之前市上出台的支持民营企业和“三农”等政策中涉及金融部分的内容和现行政策进行了整合完善,保障各项政策能够落地见效。
主持人:措施中第十八条提到了延安智慧金融服务平台,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个平台。
李爱全:延安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是利用政务信息帮助市场主体获得信贷支持的信息化平台,也是我市为贯彻中省关于“稳金融支持、提高信用贷款比例”,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整合金融市场供给、企业融资需求信息,整理汇集全市市场主体的政务数据,按照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市场主体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建立标准化的信用评级,帮助金融机构更加精准、更为全面地了解目标客户情况,提高市场主体信贷获得率,解决全市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作为地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延安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还可通过以大数据的实时管理和精确分析,为全市市场主体及其投资人评优评先、获得地方党委政府表彰、获取政府财政补贴、中标政府项目采购、赢得市场合作伙伴等提供数据支撑,引导全市市场主体依法合规经营,促进延安信用体系建设,巩固延安文明城市建设成果。该平台将是我市今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主持人:您对我市金融业有什么寄语吗?
李爱全:金融业是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活跃程度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全市金融行业的积极努力下,全市金融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借此机会,我代表市金融办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延安金融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后,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优质的服务做好金融工作,全力服务好延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您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同时也感谢各位网民朋友对我们本期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节目的关注,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