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按照市委推进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六四”工作布局,坚持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组织经济工作,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80.2亿元、增长1.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0亿元、增长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108元、16492元,增长5.3%、8.2%。
(一)多措并举稳增长,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坚持政策靠前发力和经济运行调度两手抓,出台稳增长50条措施,整合10亿元资金支持产业发展,以主要产品稳产增产支撑经济增长。生产原油1428.4万吨、加工原油960.9万吨,产量总体保持稳定,原煤5378.2万吨、增长2.6%,天然气99.5亿方、增长9.2%,LNG 209.8万吨、增长19.6%,发电量213.9亿千瓦时、增长88.1%,卷烟产值增长5.4%。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486.3亿元,增加值增长0.1%。部省共同支持延安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组建延安苹果研究院,苹果产量464.4万吨、稳居全省第一,全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3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22.8万亩、产量73.2万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400亿元,一产增加值增长4.5%、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成功创建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延川乾坤湾、甘泉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分别创建为国家5A和4A级旅游景区,举办全国越野滑雪青少年锦标赛、“黄河记忆”非遗大展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419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1亿元,分别增长1.7倍、2.8倍。出台促消费16条措施,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增长1.2倍,建成“延安味道”美食示范店32家,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3.5%、10.6%。新建5G基站1039个,行政村5G信号覆盖率达到90%,省政务数据异地灾备中心落地延安,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6.9%,与数字经济相关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倍。
(二)健全机制抓项目,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坚持“六个一批”动态管理,建立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周“解扣”机制,市县两级破解堵点难点944项,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60亿元、同比增长4.3%,社会资本、产业、制造业项目投资分别增长18.9%、19.2%、1.2倍,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4%。争取国家和省上资金310.5亿元、增长14.4%,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8亿元、实施项目42个。延榆高铁、王瑶水库扩容工程开工建设,西延高铁、东绕城高速、延安智慧物流产业园、延长石油延安气田中区北部产能等项目加快建设。建成黄陵宏兴、子长车村一号井等4处煤矿,陕煤黄陵店头电厂、延长石油富县电厂等4个火电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新增装机469万千瓦。中能建临镇光伏、国华五谷城风电等5个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新能源总装机达到373万千瓦。
(三)改革创新挖潜能,动力活力持续释放。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开工许可“一次办”审批改革,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营商环境满意度95.24%、排名全省第三。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周“解难”机制,市县两级累计为448户企业破解难题805件。清理拖欠企业账款30.7亿元,退减缓税费14.5亿元。市场主体达到24.87万户、增长4.4%,其中企业6.23万户、增长8.5%,净增“五上”企业133户。新增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49家,入选全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1%、9.9%,存贷比74%,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16.6%。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新入驻企业和机构42家、转化科技成果37项,延安大学科技园获评省级大学科技园,延安能源化工专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黄陵入选全国创新型县,吴起、志丹获批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49.3%、1.3倍,新增瞪羚企业6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7.9亿元、增长34%。中欧班列“延西欧”专列首发,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9.8亿元、增长13.2%,跨境电商交易额1.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64.7亿元、增长25.8%。
(四)突出县域促融合,城乡建设持续加快。“一县一策”打造首位产业,经济总量超过10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9个,其中超过200亿元的达到5个,黄陵、吴起入选西部百强县。延长、延川工业园区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园区,累计建成省级化工园区11家、占全省的38%,县域工业集中区产值增长6.1%。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累计完成中心城区14条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富县、甘泉创建为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宝塔、子长获批全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黄陵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志丹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县试点,宝塔获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安塞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子长、延川、黄龙创建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子长安定镇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2个。
(五)协同攻坚强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0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120万亩,“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做好3棵5000年以上古柏及古树群保护,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活动在延举办。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3天、连续四年进入国家达标城市行列,14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延河流域系统治理方案通过水利部审查,入选全国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黄陵创建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延川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安塞被授予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宜川被命名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六)优先保障惠民生,群众福祉持续增进。扎实推进巩固衔接工作,30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退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7.4%、位居全省第一。安塞南沟村入选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践交流基地,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考察团来延实地观摩。“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56万人。建成“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特色示范校50所,新增学位1170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获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入选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延大附院获批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市中医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0%以上,市社会福利院建成投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补助标准分别提高11.5%、11.1%。成功举办首届延安新“九一”扩大运动会,圆满承办陕西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中超女足联赛陕西志丹女足主场赛事。民歌《擀毡调》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陕北道情现代戏《乾坤湾》荣获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奖”,《延安保育院》、《再回延安》、红秀《延安 延安》等演艺精品深受市场青睐。
(七)综合施策守底线,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建立安全稳定周研判、月调度机制,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妥善处置延川新泰煤矿“8·21”重大安全事故,深入开展“以案促改”活动,应急通讯卫星电话配备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7.1%,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下降21%。全面完成政府债务年度化解任务。中省信联办交办件报结率100%,市级领导包抓重点信访案件化解率72.7%,中国—中亚峰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实现“六个零发生”,刑事、治安案件分别下降9%、22%,社会治安满意率98.6%,平安建设满意度97.5%。宝塔消防救援站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方志、档案、供销、工会、残疾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