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2018年专题 / 优化营商环境 / 工作动态 / 正文

延安市黄陵县以公平竞争审查“小切口”改革 推动县域营商环境“大变化”
——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报道第363期

来源:黄陵县营商办 发布时间:2024-11-25 08:43

       今年以来,黄陵县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小切口”改革为契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推动县域营商环境“大变化”。

       坚持科学统筹,吹响竞争审查“冲锋号”。一是健全审查工作机制。制定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出台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工作清单,规范公平竞争审查程序,落实会审、咨询和协调的审查工作机制,夯实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二是完善内部审查机制。将公平竞争审查纳入各部门公文起草程序,通过“业务科室自我审查、特定科室统一审查、委托法律顾问第三方协助审查”等模式,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全覆盖。三是深化审查改革创新。深化公平竞争审查信息化建设,实时监测网上公开政策,探索公平竞争审查在线监测评估系统在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注重协调联动,打出清理评估“组合拳”。一是强化政策措施清理。成立工作专班,坚持“谁制定、谁清理”原则,对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妨碍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的存量政策措施清理评估;按照“谁起草、谁审查”原则,督促各部门落实“内部特定机构统一审查”模式,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坚持起草单位和市场监管部门“双重”审查机制。二是强化政策措施抽查监督。采用“日常+专项、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对各部门开展政策措施抽查监督,先后对财政、发改、文旅等部门开展抽查监督涉企政策措施20余项,组织涉企政策单位自查审查50余份,聘请律师事务所审查文件30余份,有力提升了审查质效。三是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将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纳入依法治县考核、质量强县考核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不断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

       强化能力提升,下好人才培育“先手棋”。一是加强审查能力建设。采用线上与线下、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方式加强业务培训。线上,通过公众号发布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及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解读,提高培训效能;线下,采用“订单式”培训方式上门开展专题辅导,增强培训针对性。二是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专家库,将部门法律顾问纳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为黄陵县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和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理论和实务支撑。三是延伸第三方评估“热传导”效应。在全县行政机关、司法部门、律所等单位聘任专业人员为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专家,为第三方评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凝聚工作合力,打好竞争治理“主动仗”。一是树立“宣传也是战斗力”理念。以“消费权益保护日”“国家公平竞争宣传周”等活动为载体,通过进企业、进社区等多种宣传形式和手段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竞争政策有关宣传和解读,今年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5场次,编发宣传资料份4000余份。二是畅通部门间信息交流和会商协调渠道。健全信息报送、情况通报、统计分析、规范指导等机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提升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各职能部门条线纵向指导。持续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动态清理,协力整治限制企业自主迁移、妨碍市场公平准入、构筑自我“小循环”等重点问题,推动竞争治理从“单向监管”向“多元共治”转变。

       畅通监督渠道,立好问题建议“提示牌”。一是提升公平竞争审查透明度。开展意见征询会、听证会、座谈会等,广泛听取有关经营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社会公众关于公平竞争影响的意见建议,不断提升公平竞争审查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二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在政府网站公示受理范围、举报渠道。依托12345、12315、营商环境举报平台以及来信来访等渠道接收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并及时处理。三是健全诉举报受理回应机制。将处理结果及时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布,形成有力震慑,为县域营商环境转变营造了良好氛围。